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原理》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原理》


课程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和在一定制度下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考虑到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开设的经济学课程命名为《经济学原理》,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设计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对授课内容及课程安排进行了布局,总体安排分三个部分:

导论:引领学生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与热爱,培养新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明确在经济学的学习中,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是所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分析微观经济领域内有关的经济问题,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厂商及政府的行为特征和本质,进而从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授课时坚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理论,并在每一个理论之后,介绍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的配合,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探讨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任务还是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指导,经济政策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占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要点在于:

一是合理性解释,即如何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遵循理论的合理性。二是创新性阐述,即着重介绍中国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且能用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验证其理论的合理性。 


思政元素:袁隆平精神;共同富裕;三维市场机制;中国经济总体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告


教学名师和团队


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学原理》由任课教师独立授课。



郭萍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负责人,国际经济与贸易团队带头人,《经济学原理》《金融学》课程负责人。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团队建设》入选2019年度北京市教委学历继续教育高水平团队建设项目。获2019年北京市教委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度优秀教师。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设计与实践


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需要以经济学为基础,并通过诸多学科交叉、合作来进行。具体到《经济学原理》课程,仅仅有经济学的理论是不够的,必须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经济学的理论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论述,以及十九大以来的相关政策制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总体规划等内容,都是突出中国化“经济学原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是这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课程思政是经济学原理中著名的供需理论的运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课程思政是课程供给角度提出的课程整体规划的重新设计,是理论与制度上的创新。在课程的改革中,历年来的经验做法则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案等,依据的是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而课程思政大概念提出来以后,育人的目标则非常清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教授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具体安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学设计

《经济学原理》在课程思政设计中,明确了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计,包括专业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的规划,建立授课安排时间、授课教材、教案三位一体的安排机制。

1.授课安排顺序规划

综合考虑整体教学计划中思政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授课顺序安排,在第一学年同时安排《经济学原理》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同时授课,使得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学原理》与内容,特别是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其他思政课程的深度理解,形成课程互通。同时课程安排考虑到授课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原理》授课后,安排《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面向终身学习,持续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

2.课程名称的规划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是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通常将经济学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而“经济学原理”就是指初级课程,一般就是入门课程,主要是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其特点是用事例和图形来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考虑到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开设的经济学课程定义为《经济学原理》,也为其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规划

设计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对授课内容及课程安排进行了布局,总体安排如下三个部分:

(1)导论

引领学生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与热爱,培养新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强调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与学习中,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是所有经济理论体系(含金融学)的基础,分析微观经济领域内有关的经济问题,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厂商及政府的行为特征和本质,进而从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例如在供给理论中引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案例,中国的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粮食产量。中非在粮食领域的合作,也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案例证明了政治与经济学的结合促进了人类发展。授课时坚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理论,并在每一个理论之后,介绍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的配合,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

(3)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探讨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任务还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指导,经济政策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

①合理性解释,如何使政策的制定实施遵循理论的合理性。例如,在需求管理部分,阐述经济政策时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公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阐述经济学原理中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能把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学习的理论结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总体布局和规划。

②创新性阐述,着重介绍中国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且用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验证理论的合理性,更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展开讲授,较多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二)课程形式

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网络课程平台、促进继续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平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形式由实践课、面授课、网课三种模式构成,其中实践课程蕴含在课程整体,表现为案例研讨、课程论文等。

(三)课程质量保障

1.授课教师的质量保障

授课教师是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双带头人,经济学博士,一线教学已经 27 年,教学经验丰富,同时教授《金融学》,两门课程知识点存在互通,互为补充。授课教师担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负责人,制定专业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对课程总体安排有具体的规划。授课教师同时也是教师党支部书记,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宣传委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质量保障

学院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和院领导、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根据授课情况给予教师一定的意见建议,改进教学活动。

3.组织方面的质量保障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课、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多次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开设的专题培训,加强教师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授课教师 2021 年上半年共参加 4 次累计 116 学时的培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课程建设机制

1.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使学生理解我国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发现、研究我国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培育创新意识;通过案例研讨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中国问题,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增强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2.课程供给角度上的思政规划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课程供给角度的改革,是教师有意识的改进课程供给模式,从“专业知识+思政”的角度重新规划课程,建设课程,提升课程质量,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课程及蕴含的文化理念、中国制度建设的需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学原理。供给角度的课程思政规划主要是考虑课程的总体授课安排,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时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特别是结合案例教学,并以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以中国经济发展为案例,分析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比对,同时设计各专业的课程思政规划,学院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形成课程联动机制。

3.成果交流研讨,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经济学原理》已经开展了课程思政进课堂的录制工作,在学院宣讲了示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经验及做法,并已经开始了优秀案例的汇编工作,方便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教师在课堂授课中的使用,持续开展为教师课堂授课提供思政课件服务,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课程建设流程

整体流程是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实施的。具体包括:

策划:北京工业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课程思政”规划实施方案;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申报。

实施:课整体教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规划;授课顺序及名称规划;授课形式规划;思政元素的嵌入;

检查:课堂授课自查;课堂学生反馈;听课制度巡查;专家督导;教学评估

改进:专业课程思政因素的差异化;团队授课模式;教学点协同授课;课程思政结对工程建设;中国经济学探索。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1.结合成人较于普校本科生社会经验更为丰富而理论欠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对原理及理论的掌握,同时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授课中把经济学理论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讲授,特别是习总书记的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论述,以及十九大以后的制度规定,包括经济、法治、哲学等,提高学生经济理论素养,培养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定批判的能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2.考虑到接受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课余时间较少,《经济学原理》在授课时充分用好课堂的45分钟,科学合理设计课堂内的教学安排,同时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融入每堂课,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

3.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不同的专业中该课程融入适宜的思政元素,做到与专业同向而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安排中统筹考虑课程衔接,实现课程思政贯穿学生教育整个过程。继续教育学院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时综合考虑整体教学计划中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安排。《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同时是学院的课程负责人,也是培养方案的制定者,科学合理有序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抓住继续教育学生特点,在第一学年就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同步发挥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对学生教育的引领作用。

4.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组织者,“课程思政”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载体。《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同时也是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2019从教师党支部开始切入课程思政,教师支部四位支委开始了“课程思政”的启动。在课程思政方面先行先试,就课程思政进课堂、教法、手段及案例多次开展了集体教学研究活动,支委带头,开始了4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教师支部15位教师均已经完成所教授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编写,同时完成了所授课程的课程思政章节教案的编写汇编工作,起到了对学院总体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课程成效

学院领导牵头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思政工作室等教研室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将课程思政纳入学生评教、专家督导、教学评估、优质课程和教学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的三级评分标准。在评价指标中体现“课程思政”理念,使“思政”元素成为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在2019年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后,听课的专家、同行对该课程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规划方案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专业规划推优评选第一名,讲授的《经济学原理》获得示范课推优评选第一名。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坚持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积极应对新的教学环境,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形式,使更多的思政元素成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结合中国政治、经济布局,持续推进并完善《经济学原理》的课程思政,更多落实以中国经济学为特点的课程讲授,打造团队授课模式,丰富课程体系及教育内容,加强课程的教研活动,形成不同教学点协作授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课程未来规划

1.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在不同专业中该课程融入适宜的思政元素,做到与专业同向而行。

2.借助学校对课程思政的总体布局和学院对课程思政的大力支持,以团队建设为依托,持续探讨课程改革,加大研究力度,建立横向、纵向的调研学习渠道,考虑多种方式的课程思政方式,建立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研室普遍联系制度,实施“课程思政结对工程”,持续探索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建设规划及内容。

3.结合党史、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历程,将经济学原理授课内容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融合,对比同一阶段、同一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与脉络,加强案例与理论的联系,持续完善课程思政的内涵。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